上周在楼下吃煎饼,听卖煎饼的张姐跟隔壁卖水果的老李吵架。
张姐说:“我要是有你那十万块本钱,早就开水果店了,哪用天天凌晨三点起来摊煎饼!” 老李叹口气:“你以为我想守着这破摊子?我要是能选,早就带着老婆孩子去旅游了,可这店一关门,房贷、孩子学费全没着落!”
当时我正啃着煎饼,突然想起芒格在《穷查理宝典》里说的一句话:“大多数人以为贫穷是缺钱,但真正的贫穷,是缺乏跳出困境的选择权。”
那瞬间我手里的煎饼不香了,张姐和老李看似是 “没钱” 困住了,实则是 “没的选”:张姐没本钱、没别的技能,只能靠摊煎饼赚钱;老李被房贷绑定,连 “关店休息一周” 的选择都没有。
这半个月我翻遍了芒格的访谈和演讲,越琢磨越觉得这老头的话像把 “透视镜”,一下子照穿了 “贫穷” 的假象。
今天就把这些顿悟掰扯清楚,保证让你再也不觉得 “没钱就是穷人”。
一、颠覆认知:你以为的 “穷人” 是没钱,其实是 “连说‘不’的资格都没有”
我们从小就被灌输 “有钱就是富人,没钱就是穷人”,可芒格偏要对着干:“一个人就算银行账户里有一百万,要是只能困在自己讨厌的工作里不敢动,那他比月薪三千但能选自己喜欢的事的人更穷。”
我前同事阿凯就是个典型的 “有钱的穷人”。
他在互联网公司做运营,月薪三万,手里攒了两百万存款,按理说该算 “富人” 了吧?可他天天愁得掉头发 ,老板让他天天加班到凌晨,他不敢说 “不”,因为怕被裁员;客户让他改方案改十遍,他不敢反驳,因为怕丢了订单;甚至他老婆让他辞掉工作回家带娃,他也不敢答应,因为觉得 “男人必须赚钱养家”。
有一次我们一起喝酒,阿凯哭着说:“我手里的钱越多,越觉得自己像个提线木偶,我不敢换工作,不敢创业,甚至不敢生病,因为我怕一松手,现在拥有的一切就没了。”
那时候我才明白:真正的贫穷不是 “账户余额少”,而是 “人生选项少” 。
就像芒格说的,“选择权是衡量财富的真正标准”,你能选做什么工作、选过什么样的生活、选要不要妥协,比你有多少钱重要一万倍。
反过来看我大学同学小雨,她毕业后没去大厂,反而去山里开了家民宿,启动资金就十万,还是借的。刚开始大家都觉得她 “疯了”,说她 “肯定要亏死”。
可小雨过得比谁都潇洒:她每天早上起来喂喂鸡、种种菜,下午陪客人喝茶聊天,晚上写点民宿日记投稿赚钱。虽然每个月净利润也就几千块,但她能选 “今天不接客人,给自己放天假”,能选 “拒绝不讲理的客人”,能选 “花两个月去云南旅行,民宿交给朋友代管”。
小雨说:“我不是不想要钱,是不想为了钱丢掉‘说不的资格’。” 这时候我才懂:“有钱” 和 “有选择” 是两回事 。
有的人钱不多,但能选自己喜欢的生活,这叫 “精神富人”;有的人钱不少,却连 “不加班” 的选择都没有,这叫 “物质富裕的穷人”。
芒格年轻时也穷过,他刚毕业那会没钱没名气,只能在律师事务所做助理,每天干着重复的工作。但他没像别人那样 “为了赚钱硬扛”,而是偷偷攒钱、抽时间学投资,最后果断辞掉律师工作,和巴菲特一起干投资。
他说:“我当时最怕的不是没钱,是怕自己一辈子只能做律师,没机会试试别的。”,你看,连芒格都觉得,“没选择” 比 “没钱” 更可怕。
二、扎心真相:“没有选择” 不是因为没钱,是因为你早就把 “选项” 搞丢了
很多人说 “我没选择,还不是因为没钱”,可芒格冷笑一声:“大多数人的选择权,不是被钱夺走的,是被自己的懒惰、短视和恐惧一点点毁掉的。”
我老家的表哥就是这样。
他高中毕业后去工厂打工,月薪四千,天天抱怨 “没选择,只能干这个”。
我劝他学门手艺,比如电工、焊工,工资高还能自己接活,他说 “太累了,学不会”;我又劝他利用下班时间开个网店,卖老家的土特产,他说 “风险太大,万一亏了怎么办”;后来村里招村干部,不用坐班还能照顾家里,他说 “没背景,选不上的”。
结果呢?他在工厂干了十年,工资涨了一千,还是天天抱怨 “没选择”。
去年工厂裁员,他成了第一批被裁的,现在只能在工地打零工,更没选择了。
芒格说过:“所谓‘没选择’,其实是‘你早就放弃了所有选项’。” 表哥不是没钱学手艺,是懒得学;不是没机会开网店,是怕风险;不是不能考村干部,是没勇气 , 他自己把路堵死了,却怪 “没钱” 没给他选择。
反观我楼下的外卖小哥老周。
老周四十多岁,以前在老家种地,后来来城里送外卖,月薪六千。
但他没像其他外卖小哥那样 “赚一天花一天”,而是每天省吃俭用,把钱存起来报了个会计培训班,每天送完外卖就去上课,有时候学到凌晨一点。有人笑他 “一把年纪还折腾,没必要”,他说 “我不想一辈子送外卖,想多一个选择”。
现在老周不仅拿到了会计证,还在一家小公司找了份兼职会计的工作,虽然刚开始工资不高,但他既能送外卖,又能做会计,慢慢的选择越来越多。
他说:“我刚开始也觉得‘没钱没资格选’,后来发现,只要你肯攒钱、肯学习,慢慢就有选择了。”
芒格把这种 “自己毁掉选择权” 的行为叫 “认知上的自我抑制”。他说:“人就像一棵树,你得不断给它浇水、施肥,它才能长出更多枝丫(选项);如果你懒得管它,还天天砍它的枝丫,最后它只能变成一根光秃秃的棍子,啥也长不出来。”
你想想:你是不是天天刷短视频到凌晨,却没时间学个新技能?是不是发了工资就买新手机、新衣服,却不肯攒钱为 “未来的选择” 铺路?是不是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,觉得 “我不行”,却不肯逼自己试试?
这些行为,都是在 “砍自己的枝丫”,等你发现自己 “没选择” 的时候,别赖钱,赖你自己当初没好好种树。
还有更扎心的一点:很多人把 “被迫妥协” 当成 “没选择” 。
比如有人说 “我只能在这家公司上班,因为没人要我”,其实是他自己不提升能力,只能被公司挑;有人说 “我只能嫁给这个人,因为年纪大了”,其实是他自己不扩大社交圈,只能将就。
芒格说:“‘没选择’是借口,‘不想努力’才是真相。”
三、芒格式破局:不用等有钱,现在就能创造 “选择权” 的三个狠招
看到这里肯定有人问:“我现在没钱、没技能,怎么创造选择权?” 芒格早就给过答案:“创造选择权不用等有钱,只要你肯用这三招, 延迟满足、多元储备、反向思维。”
第一招:延迟满足,把 “眼前的爽” 换成 “未来的选”。
芒格说:“穷人最容易犯的错,是把今天的一块钱花掉,而不是攒起来变成明天的选择权。” 他年轻时每个月工资一半都存起来,宁愿住小房子、吃泡面,也要攒钱投资自己。他说:“我当时少吃一顿牛排,可能就多了一次学投资的机会,多一次机会,就多一个选择。”
我朋友小敏就是这么做的。她刚毕业月薪五千,住在合租的小房间里,别人都买名牌包、去网红店打卡,她却把钱分成三份:房租和吃饭占一半,学习占三成,存款占两成。
她报了英语班和新媒体运营课,每天下班后学习,周末还去做新媒体兼职。两年后,她不仅英语流利,还积累了一堆运营案例,顺利跳槽到一家外企做新媒体主管,月薪翻了三倍,现在能选 “要不要加班”“要不要接兼职”,甚至 “要不要出国深造”
第二招:多元储备,把 “单一技能” 变成 “多把钥匙”。
芒格最推崇 “多元思维模型”,说 “一个人掌握的技能越多,拥有的选择权就越多”。他自己不仅懂法律,还懂投资、数学、心理学,所以不管遇到什么情况,都有选择的余地。
就像老周,他送外卖是 “生存技能”,学会计是 “发展技能”,现在又在学视频剪辑,准备拍 “外卖小哥的日常” 短视频 —— 他手里的 “钥匙” 越来越多,自然不怕 “没门开”。
反观那些只懂一门技能的人,一旦这门技能没用了,就彻底没选择了。比如以前的打字员、传呼台接线员,就是因为只有单一技能,最后被时代淘汰了。
芒格建议普通人至少掌握 “三种技能”:一种能赚钱的 “生存技能”,一种能提升的 “发展技能”,一种自己喜欢的 “兴趣技能”。
比如你是文员(生存技能),可以学 PPT 设计(发展技能),再学摄影(兴趣技能),这样你既能当文员,又能接 PPT 兼职,还能靠摄影赚钱,选择自然就多了。
第三招:反向思维,把 “我没选择” 换成 “我该怎么创造选择”。
芒格说:“遇到问题时,别问‘为什么我没选择’,要问‘我怎么做才能多一个选择’。” 这就是反向思维,从 “抱怨没有” 变成 “主动创造”。
比如你觉得 “没本钱创业”,别抱怨,想想 “怎么用最少的钱创业”,比如摆地摊、做自媒体,这些都不用多少本钱;你觉得 “没机会换工作”,别焦虑,想想 “怎么提升自己才能有机会”,比如学新技能、积累人脉;你觉得 “没时间学习”,别找借口,想想 “怎么挤时间”,比如早起半小时、通勤时听课程。
芒格就是用反向思维摆脱 “没选择” 的。
他刚做投资时,没人愿意给他钱,他没抱怨 “没资本”,而是反向想 “怎么让别人相信我”,他免费给朋友做投资咨询,用业绩证明自己,慢慢就有人愿意给他投钱了。
他说:“反向思维能让你从‘死胡同’里走出来,找到新的路。”
四、结语:真正的富裕,是 “我有的选”
芒格90多岁的时候,还在坚持工作,有人问他 “为什么不退休”,他说 “因为我能选,我可以选工作,也可以选退休,这种‘有的选’的感觉太好了”。
这就是真正的富裕:不是你有多少钱,而是你能选自己想做的事,能选自己想过的生活,能选不妥协、不将就。
就像小雨,虽然钱不多,但她能选 “在山里开民宿”;就像老周,虽然起点低,但他能选 “学会计、学剪辑”;就像芒格,虽然年轻时穷,但他能选 “辞掉律师工作做投资”。
很多人一辈子都在为 “钱” 奔波,却忘了赚钱的目的是 “有更多选择”。
他们赚了钱就买更大的房子、更好的车,却把自己绑在房贷、车贷上,反而没了选择,这不是 “富裕”,是 “被钱绑架”。
芒格说:“我这辈子最骄傲的不是赚了多少钱,而是我从来没被钱困住,一直都有选择的自由。” 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:你赚钱是为了 “有更多选择”,还是为了 “被更多东西绑定”?
如果你现在觉得 “没选择”,别着急,也别抱怨没钱。从今天开始,试着延迟满足攒点钱,学个新技能,用反向思维想想怎么创造机会,慢慢你会发现,选择权不是 “钱给的”,是 “自己赚的”
美林配资-北京炒股配资开户-配资门户网站平台-免费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